山大首页 学院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内容
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1年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22-05-10      点击次数:


一、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20039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山东大学获得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培养资格,成为山东省首家MPA培养单位。2004年,山东大学MPA教育指导委员会、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育中心相继成立。十余年来,我校MPA教育秉承山东大学“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坚持将“德性至上、学生为本、整合优势、形成特色”的教育理念贯穿于MPA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山东大学的学科综合优势,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学习借鉴兄弟院校的宝贵经验,密切与国外知名大学的经常性交流,不断提高培养质量和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自己特色的办学之路。

至今,我校MPA共累计录取3828MPA学生,其中在读1558人;已有2111人已获得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为政府和社会输出了大量优秀的高层次、复合型和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

(一)目标与标准

1. 培养目标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为国家特别是山东省的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与社会组织等,培养适应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具有公共精神、创新意识、国际视野和扎实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

2. 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

1)“立足山东,面向全国”的人才培养地缘定位

山东是人口大省、经济大省,也是干部大省,高层次公共管理人才需求量大。服务于党和国家“四个全面”的需求,服务于公共管理实践的需求,“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是我校公共管理硕士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地缘定位。

2)发挥文化优势,培养德性至上和具有公共精神的高层次公务人才

山东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孔孟之乡,自古民风淳朴,重德守礼。MPA培养对象是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等部门的管理人才,山东大学地处齐鲁大地,秉持“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开放办学的精神,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发挥地缘优势,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德为重,民为先”的优良传统,坚持“德性至上”的理念,强调以“公共精神”为引领,并把“德性至上”和“公共精神”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3)面向实际需求,培养创新意识强、具有国际视野和专业扎实的应用复合型人才

山东是国家蓝黄战略、国家创新试验区的实施地,处于改革开放的最前沿,为应用复合型公共管理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迫切的实际需求。山东大学MPA的培养,把提升学生的公共管理理论、能力结构、科学方法、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作为出发点,培养为国家和山东省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能做出重要贡献的公共管理高层次人才。

3. 学位标准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为3年。MPA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颁发山东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二)基本条件

1. 培养特色

1)明晰教育理念,打造特色品牌

我校MPA教育秉承山东大学“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理念,发扬“气有浩然、学无止境”的校训和“求真务实、开放创新”的校风,坚持将“德性至上、学术为本、整合优势、形成特色”的MPA教育理念贯穿于MPA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山东大学的综合学科优势办学。MPA教育依托了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行政管理、国际政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博士授权点,以及全国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之一的山东大学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举全校之力打造山东大学MPA教育品牌。

2)严格招生标准,确保生源质量

我校MPA招生工作始终坚持“严格标准、宁缺毋滥”的原则,按照国务院学位办和全国MPA教指委的要求开展招生工作。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形成了“材料审核、提前面试、联考底线、分类录取”的招生方式,突出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确保生源质量。

3)明确培养方向,健全课程体系

本着服务地方、服务山东的办学精神,按照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求,我们科学制定培养方案,确定了六个专业方向,并制定了周密的教学计划,建立健全了课程体系。

4)整合内外资源,优化师资队伍

师资力量是办好MPA教育的关键,我们充分整合利用学校内外资源,认真选任任课教师,严格遴选MPA导师,并从校外公共部门聘请了一批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学养的领导干部担任合作导师,为MPA研究生开设专题讲座、指导论文等。同时积极支持教师们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学习培训等,师资队伍得以逐步优化。

5)加强教材建设,强化案例教学

教材建设及其质量、案例教学的开展及其质量,是直接决定MPA培养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所以,我们高度重视教材建设与案例教学,出台了“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创新激励计划”,鼓励、帮助MPA教师积极编写和选用案例,提倡和支持教师根据所授课程与学生特点,探索案例教学的新路子。

6)健全组织机构,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我们十分注重MPA教育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了校级MPA教育指导委员会、MPA教育中心,配备5名专职人员负责教学与管理工作等,并通过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7)完善规章制度,人性规范管理

无论对教学的服务与管理,还是对研究生的服务与管理,始终坚持“规范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原则,在学校和研究生院出台的有关专业学位教育若干规定的基础上,我们又针对MPA教育特点,制定了一系列管理与服务规范,形成了系统的《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管理规范》与《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学生手册》,这些规章制度既强化了MPA教育的规范化管理,又遵循对MPA研究生的人性化管理。

8)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质量保障机制

我们十分重视MPA培养过程的监控与督导,在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的同时,自主设计并建设了以“过程管理”为核心的“山东大学MPA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通过“教学管理平台”、“开题指导过程管理平台”、“论文指导过程管理平台”,将教学、开题和论文的各项工作流程转为“可追踪、易监控”的在线服务,达到了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障的目的。

9)突出论文环节,保障培养质量

MPA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是对MPA教育的重要检验,我们规范学位论文开题与答辩程序的同时,增设了预答辩程序,聘请合作导师参与学生开题、预答辩和答辩的全过程,对所有学位论文进行匿名审核,实行论文质量复查制度,切实保证MPA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10)倡导自主管理,师生互动共进

我们高度重视和强化对MPA研究生的服务与管理,由MPA教育中心副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从MPA教师中选拔优秀者担任班主任,提倡和实施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组建了山东大学MPA联合会;此外,我们还不定期地、经常性地组织师生读书会,一起社会实践、参观考察,举办山东大学MPA论坛等,达到了师生互动共进的目的。

2. 师资队伍

目前,我校有MPA任课教师67名,其中教授3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占85%,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教师授课的课堂占总课堂数的90%以上。

此外,我们严格按照《山东大学遴选硕士生指导教师实施办法》规定的条件,从经过学院、学校两级学位评定委员会遴选的具有指导研究生资格的教师中选拔了69名优秀教师担任MPA导师。同时,出台了《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校外合作导师遴选办法》,从中央维稳办、山东省委组织部、山东政法委、山东省委政策研究室、山东人社厅、山东省文化与旅游厅、济南市委办公厅、济南市规划局等党政机关及有关事业单位中选拔了30名实践经验丰富、有一定学养的领导干部担任MPA合作导师。

3. 科学研究

科研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提高MPA教学质量的重要基础,也是MPA教育的有力保障。为此,我们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为依托,积极承担各类课题研究,并注重科研成果的社会应用和转化,协助各级政府开展问题诊断、调查研究与对策建议。2021年,学院获得各类项目资助40余项,其中国社科9项,教育部项目1项,省级4项、地厅级重点课题3项,横向项目23项,合同经费300余万。各类智库采纳报告40余项,获得刘鹤副总理等领导人批示。国内外高水平论文发表有较大增长。

此外,学院也积极承接了一批服务地方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区域及城市规划等领域的研究课题,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数十次,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献言献策,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辖设的中国基层意识形态调查中心和基层民众政治认同数据库,为中宣部和山东省委宣传部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研究报告。

4. 教学科研支撑

1)科研平台支撑

我校MPA教育设在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学院拥有一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一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两个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两个博士后流动站、两个山东省重点学科、一个山东省社科基地;在科研平台方面,拥有与国务院参事室共建的国家治理研究院、司法部与山东大学共建的中国特殊群体社会治理大数据实验室,与芝加哥大学共建的公共治理研究院、国家统计局基地生活质量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山东省城镇治理与规划协同创新中心、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城市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山东大学风险治理和应急管理研究中心等都为MPA教育发展提供了充分的资源保障。

2)教学条件支撑

山东大学高度重视MPA教育,在设立之初就成立了以常务副校长为主任的教育指导委员会,并在每年的招生名额、MPA教学条件等方面提供大力支持。目前,我们有专属案例讨论室10个(30人以上),容纳100人多媒体教室3个,50人多媒体教室3个;并且能够为MPA研究生提供与学术型硕士同等标准的学习保障。

(三)人才培养

1. 招生选拔

1)规范招生制度与过程

我校每年的MPA招生录取工作,都按照全国MPA教指委提出的指导性意见和要求慎重确定复试分数线,组建MPA招生工作小组,制定《山东大学MPA招生录取工作方案》,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全面考察考生综合素质,严格执行“宁缺毋滥”的方针。

2)改革招生模式,保障生源质量

为提升生源质量,自2017年起,实行了“材料审核、提前面试、联考底线、分类录取”的招生方式,进一步扩宽人才选拔范围,突出对考生综合素质的全面考察,吸引了一批工作年限较长、担任一定党政领导职务、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考生报考。

3)招生成效

基于我校MPA教育良好的声誉和雄厚的实力,加上“提前面试”招生办法的有效实施,我校的生源情况非常好。2021年,报考人数达到3352人,录取分数线高于国家线10分以上,录取人数达到483人,具有较高职务和培养潜力的生源占到了年录取人数的1/3以上。

2. 思政教育

我们一直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全面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注重思政教育引导

我们高度重视对MPA学生的思政教育引导工作,由MPA教育中心副主任负责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文体活动等,并将学生活动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2021年,我们组织举办了“百廿风华正青春 学史奋斗创辉煌”学史爱校系列活动和党史知识竞答比赛等,寓学于教,丰富学生的思想生活。

2)深化“三全育人”机制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通过集体备课、课题组研究等途径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程教学,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理论巧妙结合,开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课程。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日常管理,通过访问与自述结合的方式,将疫情防控中涌现出的一大批优秀MPA学生的感人事迹在山大MPA各官方渠道的“抗疫专题”展现,在全员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3. 课程教学

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实施上如何体现学校特色、是否不断改革与创新,直接关系到MPA培养目标能否实现。所以,我们一方面规范教学、强化课程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教学改革与创新。

1)合理制定培养方案

根据山东省与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共管理现状及未来发展的需求,充分借鉴国内外公共管理教育经验,整合校内优势资源,设置以下六个培养方向,并确定了详细的培养方案,制定了周密的教学计划:政府运作与管理、公共政策与公共财政、区域发展与城市治理、社会保障与社会治理、风险治理与应急管理、卫生事业管理。

2)建立健全课程体系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方案的关键。为此,我们经多次研讨、实践、修改,形成了如下表所示的课程体系。

课程性质

课程数量

特征说明

学分要求

核心课程

3+3+2

3门学位必设核心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公共管理英语、研究设计与论文写作;

3门专业必设核心课: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社会研究方法;

2门其他核心课:政治学、公文写作

共计21学分,为必修课程

专业方向必修课

14

学生可以跨方向选课。体现MPA专业方向设置的特点,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每门课2学分,选修不少于8学分

选修课

16

课程体现多样性、前沿性、务实性。

每门课2学分,选修不少于8学分

社会实践与科学研究

公共管理专题、公共政策专题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社会调查、专题研究、专业实习等,并以调查报告、案例分析报告等形式对相关问题予以研究总结。

为考查课,2学分

专题研讨与系列讲座

每个学生至少参加10次公共管理专题讲座

专题研讨与系列讲座设置了三大专题:1.MPA育贤大讲堂:发挥校外合作导师作用,邀请政府部门领导开设实务专题讲座;2.公共管理前沿讲座:发挥我校学科综合优势,统筹校内外学术资源,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举办学术前沿讲座;3.全球化与公共治理讲座:发挥我校国际政治学科优势,统筹欧盟研究中心,亚太研究所等学术资源,开设全球化与公共治理专题讲座。

为考查课,1学分

管理技能与能力训练

4个专题

以能力导向为核心,聚焦实操和管用,开设了选修性质的“能力提升课程专题”,共分为领导力、案例写作和政府数字治理三个专题。

选修,不限制学分

3)选取与编写高水平教材

我校高度重视高水平教材的选取与编写工作,积极参与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教材编写与修订工作,并积极倡导、鼓励、支持我校MPA任课教师编写教材,近年来,我校MPA教师主编MPA教材10余部,其中2021年,王佃利、方雷、滕玉成和高永贵等MPA教师编著的5部教材获评山东省高等教育优秀教材奖。

4)重视教师培训与激励

MPA教师的教学水平高低决定着MPA教育的质量。所以,重视师资培训,激励教师重视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是我们一贯的工作重点。

1)培训交流

为了解国内外MPA教学状况,提高MPA教师的教学水平,我们围绕国内外学术交流、教学交流和培训出台了一些规定、措施,积极创造条件激励教师多参与交流、多参加培训。

一方面,为促进内部交流,MPA教育中心定期召开MPA任课教师座谈会,研讨会,组织教师认真交流有关情况,交流议题涉及MPA的发展战略、培养模式,以及教材编写、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案例教学、线上和线下同步教学等;各个课程教学组还不定期开展相关教学研讨和交流活动,不断总结MPA教育、教学、社会实践的经验。

一方面,为促进外部交流,进一步拓展任课教师的学术视野及充分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一是积极举办、承办高水平的师资培训和学术研讨会议,在2021年举办、承办了 “第三届山东论坛”、“第一届传统文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第三届青年计算社会科学论坛暨数字政府专题论坛”、“第一届公共管理研究生论坛”等10余场高水平学术研讨会议;二是选派相关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全国MPA教指委组织的课程培训和教学研讨活动,2021年6名MPA骨干教师参加了由全国MPA教指委组织的师资培训活动;三是积极为教师出国进修或进行国际交流创造条件,2021年共有20余人次进行了国际学术交流。

2)激励措施

理念和认识上的对MPA任课老师教学、培训、交流等的支持,必须化为制度规定和实际支持。因此,我们为MPA教师提供了必要的财力与物质支持,除在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教学材料、科研活动等予以资金支持外,出台了《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创新激励计划》,鼓励、支持教师积极开展MPA教学研究、教学案例编写及教学改革立项申请等。

5)强化教学过程的质量控制

MPA教育是全校研究生教育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执行学校关于硕士研究生教学服务管理规定的同时,我们又根据MPA教学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关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有关教师教学、教学服务管理人员的服务规范,如《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师规范》、《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过程管理流程》等;二是有关教学质量评定的规定,如《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考勤制度》、《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质量评价办法》等。

制度的制定与完善只是初步的,制度的良好执行与监控,才能形成服务与管理的一个良性的循环,因此,检查这些制度的执行情况尤为重要。从总体上看,各项服务与管理制度执行良好,并在执行过程中得以完善和修正,坚持做到了三个严格

1)严格执行考勤管理制度,保证课堂学生参与。在课堂教学中,以每个教学单元(每个半天)为单位,考勤2次,并将该考勤情况计入学生的课程总成绩;对旷课累计达32学时者,给予严重警告处分,并通知本人所在单位;缺课学时超过某门课程总学时的1/3,不得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重修该课程。

2)严格执行任课教师遴选制度。对任课老师严格筛选,力求每门课程都由高学历、高职称且具有丰富管理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授课,并做到每门课程两到三位任课教师。

3)严格执行教学质量评定制度。一是每门课结束后都组织学生填答“教学质量测评表”,并将学生上课期间的意见及课后“教学质量测评表”打分情况反馈给任课教师,督促其改进教学。二是对学生反应强烈、听课巡视中问题较多的教师进行动态调整。

4. 案例教学

我们高度重视案例教学。通过案例教学这个平台,既进一步提升MPA教师编写案例的能力,又锻炼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经过多年的努力,MPA案例教学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其中以下三点是我们重点把握的:

1)注重案例的编写和选用

为要求每位MPA教师认真编写和选用MPA案例,我们专门成立了“山东大学公共管理案例中心”,制定了案例编写和选用的原则,开展了案例编写与案例教学培训工作。现MPA核心课程实际编写和使用的案例超过50个,并以此为基础,建设了“山东大学公共管理案例库”。

2)注重案例编写激励

为鼓励老师积极编写案例,我们出台了《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教学创新激励计划》,为教师编写案例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现有10篇教师原创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公共管理案例库。

3)注重引导学生撰写案例

为鼓励学生积极撰写案例,锻炼其利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我们开设了“公共管理案例写作”课程,使学生在案例写作上“破冰”;并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项案例赛事,争取“以赛促进”。2021年,我们有1篇学生原创案例获第五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三等奖, 1篇学生原创案例获首届华北地区MPA研究生案例大赛一等奖,2篇学生原创案例获首届华北地区MPA研究生案例大赛二等奖,1篇学生原创案例获首届华北地区MPA研究生案例大赛三等奖,1篇学生原创案例获首届山东高校MPA研究生案例大赛一等奖,1篇学生原创案例获首届山东高校MPA研究生案例大赛二等奖,7篇学生原创案例获首届山东高校MPA研究生案例大赛优秀奖。

5. 社会实践

向社会学习,在实践中锻炼,是验证和强化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在MPA研究生的培养中,重点安排了如下社会实践活动:一是选择典型的社区、机关进行考察,如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调研、青岛市崂山区北宅卫生院调研等;二是就公共管理中的热点,结合问题、结合课程进行社会调研,如对济南市社区管理的调研、山东综合社会调查(SGSS)调研等;三是每年定期进行素质拓展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沟通技能,提升其创造性思维能力。

6. 导师指导

为科学遴选导师团队,我们制定了《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聘任及管理规定》、《山东大学公共管理硕士(MPA)研究生校外合作导师遴选办法(试行)》、《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工作规范》等规章制度,对MPA导师遴选、培训、考核制度和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工作规范进行了细致的规定。这些制度在实践中被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并且都得到了严格地执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截至202112月,我们拥有专职导师69人(其中教授等正高职称32人),承担课程教学、论文指导、社会实践等常规培养环节;聘请了来自于各级党政机关和社会组织的30名校外合作导师,为学生提供了前沿讲座、实务指导和专题案例等个性化培养环节。

7. 学术交流

  学生参与学术交流是提升MPA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重点做了如下工作:

1)开设高水平专题讲座

为使MPA学生更好地理解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拓展知识视野,我们给学生开设了大量的专题讲座,平均每年为MPA学生举办的专题讲座超过30次,包括邀请政府部门领导开设的实务专题讲座;邀请校内外知名学者举办的学术前沿讲座;利用学院国际政治学科优势,开设的全球化与公共治理专题讲座等。

2)创办“山东大学公共管理(MPA)论坛”学术交流平台

为使MPA学生更好地交流研讨当前公共管理最新研究成果、探索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创新思路和对策,我们自2016起,创办了“山东大学公共管理(MPA)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现共有超过600MPA学生参与。

3)组织学生参加交流研讨活动

为加强校际之间MPA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通过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目的。我们积极支持和鼓励MPA学生参加各种类型的交流研讨活动。2021年,共有100余人次参加了第五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首届华北地区MPA研究生案例大赛、首届山东高校MPA研究生案例大赛、全国MPA案例编写与教学研讨会等交流研讨活动。

8. 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是MPA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MPA教育质量的一个直接指标。我们在进行正常开题、审查、答辩的同时,又重点抓了如下工作:一是聘请合作导师参与学生开题、预答辩和答辩的全过程,注重研究的价值和可行性探讨,对达到该学位论文学术目标和实践目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流程进行把关;二是设置预答辩程序,对论文进行提前把关;三是在学校按规定抽取一定送校外评审的同时,其余论文也全部送校外匿名审,把住论文评审关;四是实行论文质量复查制度,随机抽取一部分答辩通过的论文,组织专家进行再次审核,进一步确保“出口”质量。

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论文质量起到了良好的保障作用。目前我校已有2111MPA学生完成了学位论文,总体来看,这些论文选题范围广泛,突出了公共管理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许多论文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更具实践指导意义。现有3篇学位论文获得全国MPA优秀论文。

9. 质量保证

MPA研究生是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具有“工学矛盾”突出的特点,在培养过程中,是否有效地进行监控和督导,直接关系到MPA培养的质量。为此,我们在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的同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自主设计并建设了“山东大学MPA过程管理信息系统”,进一步明晰师生责任,对没有正常完成培养环节的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对没有有效履行培养职责的老师进行动态调整,进一步把住“质量关”。

该系统通过“教学管理平台”、“开题指导过程监控平台”、“论文指导过程监控平台”的建设,将教学、开题和论文的各项工作流程转化为“可追踪、易监控”的在线服务,实现了培养全过程的监控与督导。

1)教学管理平台

我校MPA在校生已超过1500人,大量的教学教务工作给MPA教育中心管理人员带来了极大的工作压力。为此,我们梳理了教学管理的关键流程,通过数据自动化处理技术,减少工作人员繁杂的事务性工作,让其工作重点转移到管理服务质量提升上。例如:1)开课前3天,通过系统自动给授课老师发送课程提醒,确保教学有序开展;2)学生实时查看课表信息和考勤情况,确保课堂学生参与;3) 自动化完成课程各项成绩(考勤、课堂表现、考试)加权计算,形成课程成绩,减少工作人员事务性工作量等。

2)论文开题指导过程监控平台

我们将开题过程规范为“选题指导”、“文献阅读指导”、“文献综述撰写指导”、“开题报告撰写指导”四个环节,并通过系统实现学生和导师间的流程化交互。每一个环节均为独立的流程模块,只有完成前一环节,才能进入下一环节,并且只有四个环节全部完成,学生才能提交开题申请。通过论文开题流程管控,强化导师在指导学位论文上的职责,督促学生重视论文开题,进一步把住论文“入口关”。

3)论文撰写指导过程监控平台

我们将论文指导过程规范为“论文初稿指导”和“论文修改稿指导”两个环节,在“论文初稿指导”环节限定提交时间,在“论文修改稿指导”环节不限定提交时间和与导师交互次数。只有2个环节全部完成,学生才能提交预答辩申请。通过论文撰写流程管控,进一步督促学生撰写论文,明晰导师指导责任,避免学生“临时抱佛脚”及导师不认真指导的行为。

10. 学风建设

我们非常注重研究生的学风建设,采取多种措施杜绝各种学术不端行为。通过学术道德及学术规范讲座等活动,对MPA研究生及导师进行科学道德教育;并制定《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学术道德及学术规范管理条例》,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严厉处罚。

11. 管理服务

我们对MPA研究生的教学服务与管理贯彻“规范化与人性化并举”的指导原则,一方面强调规范化,成立MPA教育中心,制定MPA教学与管理的基本规范,并配备了5名专职老师全面负责MPA的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一方面体现人性化,为每个班配备专门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和文体活动的班主任,并在每学期从“学习环境”、“教学质量”、“导师评价”、“服务管理”等方面,通过问卷和访谈等方式,进行满意度调查。2021年的调查和校友回访情况,学生满意度总体处于“满意”与“比较满意”之间。

12. 就业发展

人才质量是MPA教育的生命线,既是对教育成果的检验,也是对经过十多年探索形成的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路子的最终检验。据各种反馈,我校MPA毕业生质量良好,已培养了现担任市委常委、区长、县长、十佳警察、新闻发言人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

2021年MPA毕业生总数为342人,全部签订了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其中签约党政机关287人(83.9%),高等教育单位5人(1.46%),中初等教育单位2人(0.58%),其他事业单位11人(3.22%),国有企业、民营企业31人(9.06%)。

13. 服务贡献

我们历来重视服务政府、服务地方发展,以人才培养、科研平台为依托,积极承担各类研究课题,协助各级政府开展问题诊断、调查研究与对策建议。

1)服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就应急物资储备与供应、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等核心议题递交十余项咨政建议,有力支持了国家和地方新冠疫情防控工作。

2)回应治国理政需求。依托公共治理研究院、卫生经济与政策研究中心以及与国务院参事室合建的国家治理研究院等多家智库,围绕城市治理转型与政务系统优化、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健康中国战略与医卫体制改革、社区治理与基层民主协商模式创新等议题咨政建言,在提升国家治理水平方面效果显著。

3)制定行业标准和规划。主导起草国家标准1项(《政府热线服务规范(GB/T 33358-2016)》),地方标准两大系列近50项(“市政公用行业服务标准体系”与“城市管理业务标准体系”),论证起草《山东省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6-2020年)》《山东省重大公共安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20-2030年)》及《济南市综合交通规划》等省市级规划方案10余项,为行业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专业力量。

二、存在的问题及持续改进计划

通过十多年的办学,我们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修正和提高,这也是我们今后进一步改革MPA教育的工作方向:

第一,继续围绕教学质量,推进教学质量督导机制创新。MPA研究生“工学矛盾”突出,加之在疫情常态化要求下,面临着线上教学的新形势,存在着亟需加强教师上课效果考核的问题。为此,要继续强化教学质量督导机制,探索建设基于动态学习数据分析的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在满足“线上线下”同步教学环境的同时,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录制和评教,实现教学过程数据化、评价反馈即时化、交流互动立体化、教学评价科学化,并以教学录制和评价数据为依据,对上课教师进行动态调整,对上课教师的课酬进行分类管理。

第二,继续强化案例教学,突出实践式培养。MPA研究生具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运用案例教学方法和实践式培养手段,实现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的统一,是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一大困境。为此,要继续加大激励老师编写原创案例的力度,力争每年2篇以上的教师原创案例入选“中国专业学位教学案例中心”公共管理案例库;二是进一步为学生编写案例提供全方位保障,加强“公共管理案例写作”等研究方法类课程的案例编写引导作用,建立“山东大学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平台,鼓励学生积极编写案例,力争保持在“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之一)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础上,实现一等奖的突破;三是加强MPA教育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继续在校外公共部门聘请经验丰富、有一定学养的领导干部作为合作导师,并以合作导师为“桥梁”,建立“政校”合作平台,建设具有特色的实践教学基地。

第三,继续围绕培养质量,强化论文环节。随着这几年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张,MPA在校生规模已超过1500人,这给MPA培养带了极大的挑战,尤其是论文质量的保障。为此,要继续完善论文指导过程管理系统,切实达成论文指导过程的监控与督导,对没有正常完成论文环节的学生进行分类管理,对没有有效履行培养职责的导师进行动态调整;二是继续加强论文写作的规范,完善并修订《山东大学MPA学位论文写作手册》,包括“山东大学MPA学位论文选题指南”、 “山东大学MPA学位论文撰写指南”等。

第四,继续围绕社会服务,重视校友资源。山东大学MPA教育中心作为山东省最早的一所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单位,现毕业的MPA学生有2000余人,在山东省政府机关和公共部门发挥重要作用。但我们利用校友扩展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还有不足,没有很好的利用校友资源。为此,要继续举办“山东大学公共管理(MPA)论坛”,深化联结广大校友的情谊;二是,建立覆盖省内16个地级市的校友之家,达成MPA校友网络横纵向交融的突破,并以此为基础,建立MPA校友数据库;三是继续开展MPA校友座谈会,形成校友回访机制。

第五,继续围绕开放办学,提升国际化水平。虽然我们的开放办学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国际化办学与兄弟院校相比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将继续围绕这一主题,继续加强与海外名校合作办学的力度,探索合作举办短期线上研修项目;二是继续加强MPA教师、服务管理人员、学生的国际化水平。